如果妳是一個自卑的大人,那麼可能自卑會伴隨著妳的一生,沒有辦法再改變了,如果是一個自卑的孩子,那麼通過父母教育方式的改變,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起來。
所以,我們如果發現孩子有自卑的表現,就要趕緊行動起來,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已經有很自卑的表現了,父母卻還因為孩子的這些表現而沾沾自喜。
我的一個朋友失婚了,兒子的撫養權歸她,她的兒子昊昊10歲了,個子已經快要和媽媽一樣高了。昊昊經常和我兒子一起玩,是很好的朋友。
周末休息的時候,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們去了商場,打算給孩子買一些換季的衣物,走到玩具區,我兒子看中一個汽車模型,就有點走不動路的樣子,昊昊拽著他的衣服說:「妳不要買了,這也太貴了。」
我夸獎他說:「昊昊可真懂事,妳媽媽真有福氣。」媽媽一臉的自豪,昊昊也乖巧地往媽媽身邊靠近一點點,說:「我可不能隨便花錢,要不然,我媽肯定養不起我, 把我送去爸爸那里, 我就完蛋了。」
昊昊媽媽滔滔不絕地開始說著孩子的各種「懂事」,壓歲錢給媽媽買喜歡吃的榴蓮,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媽媽生病很會照顧人,心疼得落淚,害怕會失去媽媽, 從來都不會主動聯系爸爸,因為害怕媽媽會不高興。
看起來這樣一個很懂事的孩子,讓媽媽非常自豪,但是,從媽媽的字里行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 處處小心翼翼的孩子,生活得并不是那麼愉快。
十歲的男孩,在自己的家里應該是完全放松的,他們上房揭瓦,下河摸魚,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根本來不及考慮會不會受到爸爸媽媽的批評甚至是打罵。但是,昊昊完全不一樣,他不像是生活在自己的家里,也沒有了本該屬于這個年齡的天真爛漫,身邊的人也不是最親的媽媽,而是像 寄 人籬下的親戚,好像主人一不高興,他就得隨時滾蛋一樣。
後來,我們也曾經就孩子的性格發展聊了聊,我覺得孩子不僅僅只是聽話的問題,而是心底有那麼一些 自卑,他感覺自己給媽媽的生活增添了煩惱,所以特別的乖巧懂事,總是在不自覺地討好自己的媽媽,生怕會被媽媽拋棄。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的:很多小時候就很乖的孩子,長大后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因為他們習慣了以滿足他人意愿、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長期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孩子的哪些表現,說明他已經開始出現自卑的苗頭了呢?如果妳的孩子有這樣的一些表現,父母就要注意,不要沾沾自喜了,應該改變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
自卑表現一:孩子對父母的話總是絕對地服從,從來都沒有自己的主見。
很多父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而感到苦惱,因為孩子畢竟還是聽話比較讓人省心。但是,孩子的叛逆卻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從兩歲左右就開始發展個人的獨立意識,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烈。當他們的意見和父母不統一的時候,就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不聽父母的安排,一意孤行地做事情,哪怕是犯錯。
如果孩子一直都是非常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沒有自己的主見,并不是一件好事,這說明他們在內心,已經完全把自己否定了,連挑戰一下的意愿都沒有,總是以他們的意見為主,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也 大機率會成為隨波逐流的人。
自卑表現二:孩子總是在討好身邊的人,才能獲得心安。
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父母照顧孩子,而且要隨時關注他們的情緒,做父母也是不容易。如果孩子總是看父母的臉色過日子,而且總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討好父母,爸爸媽媽看起來就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卻是很不利的。
討好別人才能心安,這樣的孩子 說明極度沒有安全感,孩子委屈自己只為了獲得媽媽的一個笑臉,說明孩子把自己的自尊心,自己的感受踩在腳下,已經自卑到了骨子里。
自卑表現三:孩子從來都不敢冒險,總是中規中矩的。
孩子對于未知的東西應該有天然的好奇心,當他們想要去探索的時候,就會出現不聽話、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如果妳的孩子從來都不敢去嘗試,害怕犯錯誤,總是中規中矩的,也說明孩子 缺乏敢于嘗試的自信心,對自己的能力表示質疑,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孩子。所以,孩子敢于大膽嘗試,不怕犯錯并不是壞事,太中規中矩的孩子成功的幾率反而會比較小。
怎麼才能培養孩子成為自信的人呢?
西紅柿媽媽覺得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教育,不要輕易批評孩子,然后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無條件被愛的,最后再給孩子多一些自主權,讓孩子有自己做決定和自我激勵的能力,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自信啦!
互動話題:妳家孩子是自信還是有點自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