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來家里做客,順便帶來了她的小女兒。女孩今年5歲大,人長得很水靈,尤其是那雙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樣兒,一看就是個機靈娃。
中午時,我正在廚房里忙乎,小女孩就跟了進來。她一個人踩著小凳子,爬到了灶台的鐵盆附近,下手就開始抓我拌好的涼菜,抓了就往嘴巴里塞。
女孩以為我背對著她在摘菜,沒有看見她。她吃了幾口后,就輕手輕腳地下來了。我起身回頭,開了句玩笑:「小饞貓,竟然偷吃東西呀!來,阿姨給你拿下來吃。」
沒想到,我這一句話,女孩就特別生氣,她嘟著嘴巴不說話,像是被人揭穿了一樣氣洶洶地離開了。
吃飯的時候,女孩特意把那盤偷吃過的涼菜,放到了她跟前, 她用手把著盆不松開。我朋友看見了,但沒管女兒。而我作為主人,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
女孩跟媽媽離開后,我突然覺得,這麼小的女孩子就心機這麼深,表面看似挺聰明,其實這樣的 性格挺招人討厭。
平時家里人覺得娃聰明,親戚看娃可能也很包容,但外人見到娃這樣,誰又能真的慣著呢!
所以,我還是把這件事跟朋友溝通了一下,我提醒朋友,「你家孩子看著挺聰明,性格好像挺大方開朗,但其實有點小家子氣,怕對將來發展不好。」朋友聽完,開誠布公地說,她也非常認可我的意思,只是那天沒在我家里教育孩子,她在臥室都側頭看見了。
馬斯洛說,一個人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孩子也是如此,性格塑造成什麼樣,將來的人生可能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一般來說,有一些性格特征的孩子,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很「聰明」,但其實將來都很難出人頭地。
以下兩種性格的孩子,容易被「聰明」誤了終生!
第一種:耍小聰明的孩子
有的小孩子有些小聰明,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誤以為自己的小聰明,別人看不出來。孩子只覺得自己很厲害,能用自己的 「聰明」換來一定的好處,得到利益,擁有眼下的實惠。
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耍小聰明次數多了,周圍的孩子都多少能看出來一些。日久見人心,孩子慢慢就不會受人歡迎了。畢竟,誰都不傻。
尤其是長大后參加工作了,不管是領導還是單位同事,大都不太愿意把機會給這樣的人,最終是被自己的小聰明給耽誤了前途。
第二種:自私吝嗇的孩子
小孩子「耍小聰明」,虛榮心強,自私吝嗇,不喜歡吃虧。這樣的孩子看似自己占了便宜,其實卻極容易失去朋友。
虛榮心強的孩子,就像我朋友家的女兒一樣,明明自己偷吃了東西,但被人知道卻不承認,沒有道歉,反而逃之夭夭了。
這樣的孩子不加以管教引導,可能未來就不容易有發展了。因為沒人愿意跟不承認錯誤的人打交道,尤其是成年后參加工作了,領導更重人品。即使你能力再強,如果人品不好,沒有哪個領導和公司會愿意給你機會的。
其實,還有一些孩子的性格,也很不討喜,這都需要家長髮現后,積極引導孩子,早點改變自己。比如 ,愛講人是非的孩子,性格就不討喜,孩子將來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很難有個好人緣,不容易出人頭地。
那麼,孩子的性格如果已經很糟糕了,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①主動跟孩子交流,了解背后的原因
爸媽先要跟孩子交流,溝通一下,看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表面看似「很聰明」,實質上卻不是好性格的狀態。爸媽跟孩子溝通,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避免誤解孩子。
當爸媽掌握了孩子的真實性格,找到了問題所在,爸媽再對孩子加以指正。比如,發現孩子耍小聰明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今天能收到好處,但是以后會有哪些危害。
以自私吝嗇來說,現在可能付出少,直往里拐不往外付出,但同樣也很難以收到從別人那里而來的回報。
但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語氣,不要過度責罵和威脅,要跟孩子以朋友的身份交流,這樣才方便家長對孩子的思想動態,進行掌握和引導。
②現場指正,立馬要求孩子做出改變
還有一種方法很有效,就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如果在現場,那麼就立馬指正孩子的錯誤。注意態度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覺到親近,而不是恐懼。減少對孩子的斥責,多一些理解和體諒。
比如,媽媽可以這樣說,「媽媽在你的年紀,如果是你,也許也會偷吃那盆涼菜,因為媽媽也有嘴饞的時候。不過,媽媽會立馬在被發現后,就跟主人道歉,說明自己嘴饞的事實,請求別人的諒解。」
這樣,孩子慢慢就能改掉不好的性格,逐漸變成一個完善的孩子了。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以上「假聰明」的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