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的物質文明下,欲念如野草般瘋長。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內心卻越來越不開心,得到了好的,想要更好的;別人給予很多,會想要的更多。
得不到,內心就焦慮;沒有給,就心懷怨恨。
在這樣的狀態下,最終就算一個人擁有的再多,別人給予的幫助再多,那麼內心都不會有絲毫幸福。
有人說:
「做人,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知足,二是感恩。」
唯有知足,我們才能夠從容享受自己所擁有的美好;
唯有感恩,我們才能夠永遠對這個世界懷有熱枕,對世界中的人抱有熱情,
人生一世,無論任何時候,都應該做一個感恩知足的人,從而陽光灑脫,自在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老子言:
「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生活中,有這樣兩種人。
一種人,每天雖然只拿兩百塊錢的工資,但是卻整天樂呵呵的,一種人,就算是月入十萬,依舊每天愁眉不展。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人生其實並不苦,苦的只是期望太高;人心本來可以不那麼累,累的只是欲壑難填。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很多人都說被每集結尾的小劇情所感動。劇情講述的是靠擺攤為生的一家三口。
說實話,在上海這樣繁華的城市,與那些衣著光鮮的白領相比,他們的確看起來格格不入。
但是他們的樂觀,卻讓每個人都看到了最暖的風景。
每天起早貪黑,住在漏雨的出租屋,但是臉上從來都是滿是笑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過得從容又幸福。
人生中,太多煩惱和恐懼,其實很多並不是來自于生活本身,而來自于自己的貪婪。
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美好,得不到就痛苦。
然而,當你想要得到的越來越多,到頭來卻會發現不僅沒有得到,反而會失去得越多。
王陽明說:
「減得一分人欲,便是複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脫灑,何等簡易。」
人生本就不易,快樂卻是一種心境。
很多時候,只要懂得知足,好好的享受當下擁有的,創造想要的生活,那麼你的人生就已經足夠好。
茫茫人海,世事變幻,每個人都會遭遇一些不順心、不如意。
或是別人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或是這個世界對你有些許苛刻,讓你多是磨難挫折。
可是,當你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好;感受到的都是世界的黑暗,那麼你無論怨恨別人,還是怨恨世界,最終買單的都會是你自己。
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總是感覺自己的人生非常不幸。
不僅苦苦創業三年最終一事無成,而且最好的朋友在自己最難的時候,也沒有給予自己太多的幫助。
之後,他變得越來越焦慮,對待身邊的人甚至是這個世界,都徹底失望。
在這樣的狀態下,他不僅生活的一點都不開心,而且整個人更是得過且過沒有一絲生氣,最終將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豐子愷說:
「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世界,雖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好,但是也不至于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壞。
只有當你常懷感恩之心。
感恩那些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緊緊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說想念你的人……
那麼你才能夠讓你的內心被暖陽籠罩。
感受到世界給予你的溫暖的同時,更熱情地去迎接這個世界,將生活越過越好。
《面紗》裡,修道院院長說過:
「人無法從勞作或愉悅中獲得安寧,也無法在現實世界或修道院裡得到安寧,只能在自己的靈魂中得到安寧。」
確實,對于那些內心充溢快樂的人們而言,所有的過程都是美妙的。
人這輩子很長,當然也很美好。
餘生,願你懂得敞亮地活著,真誠地愛著、不懈地努力著。
只要你懂得知足和感恩,做最好的自己,那麼相信我,你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