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一個老師教的,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你們兩個還做同桌,人家是第一,你是倒數第一,你怎麼好意思?」
「不是你的問題,難道是老師的問題嗎?」
哪怕是成績最差的學生,他也會背古詩,做數學,會用英文問好,會認識世間萬物,懂得四季更替……
但這不影響他們在做大學聯考卷子時夠不著本科線,因為他們能掌握的,都只不過是每個學科最基礎的知識。憑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背詩詞會寫文章,也不足以贏得大學聯考。要贏得大學聯考,不是要好,是要比別人好。
你去菜市場,發現堆在一起的土豆都長差不多大,很是平均。
是因為土豆們都約好了,大家一起長這麼大嗎?
no. 是農民在分揀時把其他規格的放到其他籃子了。還有長得太歪瓜裂棗小得沒法賣的被丟掉了。
中考大學聯考其實就是一種分揀的機制。
哪怕是最厲害的園丁,拿著同樣一批種子,種在同一塊地里,按時提供同樣時長的光照和一樣的澆水量,也沒辦法讓每一朵花同時開放,每一個果子一樣的大小。
何況是更復雜的人,更多元的影響因素。
如果僅憑成績來劃分,那一個班一定會有優秀生和差生,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的原因,要怪只能怪女媧娘娘Q,她捏泥人的時候沒有把大家都捏一模一樣。還要怪地球為啥長成這樣子,有山川有河流有四季更替,不能讓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完全相同。
但是,那些在應試教育的選拔機制里被淘汰的孩子們,他們不是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