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父母都很關心寶寶的發育情況,有的孩子3歲了還聽不懂家人的指令,說話也還不能完全正常交流,被判斷為發育遲緩。
那寶寶多大能聽懂大人的話?寶寶的發育都是不一樣的,寶寶多大能夠聽懂大人的話也是這樣,有的孩子15天就能夠聽懂大人的話了,但有的孩子到3歲了還聽不懂爸爸媽媽的話。
胎兒4個月左右時,耳朵就開始發育了,能夠聽到外界的聲音,尤其對母親的聲音很熟悉,媽媽可以從4個月開始和胎寶寶好好溝通。
孩子出生后,就能「聽懂」身邊人的話,這時的寶寶聽懂與大人的聽懂不一樣,大人通過語言聽懂對方的話語,而寶寶出生時就在和大人交流,會通過他聽到的聲音來分辨人或感知情緒。
寶寶語言發育是怎樣的?寶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0-1個月
寶寶能從媽媽說話的語調、口型、眼神中感受到情緒。通過哭鬧笑和父母互動,比如餓了會尋找奶頭,哭了,需要媽媽的安撫,通過這些互動來感受父母的愛。
2-3個月
這時的寶寶可視范圍更廣,寶寶不斷感知周邊的一切,會經常能笑。父母的一些行為,寶寶都會用哭和笑來回答,表情特別豐富。
4-6個月
妳喊寶寶名字,寶寶會把頭轉向妳,可以發出咿呀咿呀的聲音回應媽媽,這個時期已經開始區別熟人和陌生人,如果將他放到陌生人懷中,他可能會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哭起來。
7-8個月
這個階段對于寶寶動作的訓練非常重要,此時的教育要寓教于樂, 通過不斷用新鮮事物刺激來積累知識。
將語言和動作聯系起來, 這個時期也是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階段,要對孩子說「不」,要讓孩子意識到不好的、不應該做的事情。
9-12個月
此時,孩子能學識圖、識物,模仿發單字音,可以主動喊媽媽,還會試探妳對他行為的反應。
比如:他摔倒了,會抬頭看妳有怎樣的行動;或者把吃的東西扔在地上,看妳會怎麼辦;十足一個戲精。此時一定要給孩子應答,要讓孩子覺得說話是有意義的。
13-18個月
在寶寶18個月大時,會理解語義,懂得語言的命令,甚至能完成包括兩個獨立動作的指令。
懂得了語言的含義,通過長時間的引導,家長讓孩子拿一個物品,他會主動地將這個物品拿給妳。
在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興趣聽故事,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并教他兒歌。
從兩三個字的兒歌開始循序漸進地教,每講一句讓孩子重復一句,逐漸孩子會接背兒歌。
19-24個月
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會開始有些任性,堅持自己的主意,同時孩子會開始了解空間和大小這樣的簡單概念,這意味著寶寶可以玩簡單的拼圖玩具了。
24個月及以后
此時的孩子很自我,能夠區別自我與外在,對客觀存在的外在有需求,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
同時他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更復雜、涉及情緒的概念上。接下來的幾年,他將逐漸理解更復雜的概念和情景,比如基本的算術、分辨對錯、以及如何預知將會發生什麼事等。
寶寶從出生就能「聽懂」媽媽的話,盡管這時不一定能聽懂大人的語言,但能「聽懂」大人表達的情緒。
媽媽可以同寶寶多交流,一定要多發聲,不要以為寶寶還小,聽不懂,就沒必要說話,其實寶寶就是在妳每天與他的溝通中慢慢接收、整理信息,慢慢聽懂并學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