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也還算努力。」
「小學成績中等,雖不是名列前茅,但也說得過去。怎麼到了高中就成墊底的了呢」
今天在托管校區門口遇到了幾個去年畢業班的家長,因為之間關系不錯,所以就進來多聊了幾句。
幾個家長普遍反映孩子進入到了國中之后,狀態實在是太差,跟之前上小學的出入太大,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坦白講,我接觸了很多孩子,到國中以后在學習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我發現這些孩子他不是表面膚淺的,我們所認為的那種學習不夠努力,或者是學習方法不夠正確,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或者說智商不夠用,而是說這些孩子,他本身就學習這件事而言,根本沒有上道!
說白了就是不會學!
如果說孩子是那種貪玩好動,童真比較多一點,懂事比較晚一點的,心思不在學習上沒上,道的話其實還是有救的。
這些孩子俗稱的就是開竅比較晚,但不是不開竅,因為這些孩子一旦他掌握了學習的本質,想到了開竅了,他很快就能夠趕超起來的。
但是這一類很努力,很上進,學習態度,從來都是沒有問題,但卻始終不會學習的這些孩子想開竅,真的是有點難。
如果說,就這樣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倒也還好。
可怕的是,這不是最可悲的!
當下很多孩子,雖然說他還沒有開竅,但他已經進入了一個明顯的早衰的狀態,一旦他過早的進入到早衰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學業這件事情,也就只能這樣了。
所以家長也不要多想,什麼情況下會造成孩子學習的長學習狀態的早衰呢,就是在他年齡上小的時候,家長卻根據自己對于學習膚淺的認知,過早過度的卻讓孩子使用了太多的蠻力和學習的經歷,卻沒有辦法獲得對應的效果。
沒有鍛煉出學習真正的底層的能力,也沒有領悟到學習的本質是什麼,但是孩子已經被當下繁重的課業壓力和精神壓力壓垮了。
比如說,有些家長功利性作祟,讓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開學數學,整本整本的刷題,還沒有開始上小學呢,就逼著孩子天天背古詩,逼著孩子去背那些新概念英語的課文。
其實在小學這個階段,對于家長而言最重要的,需要給孩子準備好,領悟學習本質的敲門磚,踮腳石。
讓孩子在學習,這件事情上能夠盡早地上道,先上道后開竅,最終知道該怎麼去學,而這個過程恰恰就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觀念能力和習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