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思維:兩個故事,教你暗藏著的兩種很厲害的思維方式,真正看懂的都是高手!
故事一:求異思維。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也是當時挪威工人運動的支持者。一次,當地警察逮捕了幾位工人運動領袖,經過調查,事情牽很快就牽扯到了易卜生。這天,警察發動突然襲擊,到易卜生家里進行搜查。因為事發突然,易卜生來不及收拾資料,但他十分的沉著、冷靜、機智,迅速地那些重要的秘密文件隨意地散放在地板上,然后裝出要將無關緊要的資料收拾起來的樣子。這一下子,就把警察們迷惑住來了,他們帶走了那些無關緊要的資料,至于隨意灑在地上的秘密文件,卻一份都沒撿起來。
在這個故事里,易卜生利用的就是求異思維。在一般人的認知里,遇到這種搜查,最先要做的就是把重要文件藏起來,有些影視劇里,還有將重要文件直接揉成團吃掉的橋段,但易卜生卻反其道而行之,隨意散發秘密文件,卻做出要藏無關緊要文件的樣子,結果反而是保住了秘密文件,可見其厲害。
所謂求異思維,本質上就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我們常說的逆向思維,其實就屬于求異思維的一種。求異思維不僅可以「異」在思維目標上,也可以「異」在思維方法上,這一點無論是在商業運作還是遇事反應上,都十分的重要。求異思維的核心是獨立思考,敢冒風險,敢于創新,不走尋常路,這往往要比單純的努力更重要。
易卜生像
故事二:定量思維。
對美國歷史和文化比較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美國在征兵時采用的是志愿兵制。為了征兵順利,在通過國家機器宣傳時,美國軍方強調的都是愛國報國、捍衛自由民主等,用當兵的光榮性、神圣性來吸引年輕人當兵。
此外,美國軍方還會宣傳當兵的種種優厚待遇,以及退伍后的種種照顧,以至于「美國大兵」成為一個流行詞。不過,關于當兵的榮譽和回報,在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當兵也的確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美國人在征兵上,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那就是請心理學家利用定量思維的原理來安撫人們對死亡的畏懼,這要比講大道理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常用的說法是這樣的:「假如是打傳統的常規戰爭,那根本不用擔心你當了兵就馬上會死。當兵以后,其實有兩種可能:一個是留在大后方,一種是被送到前線。留到大后方,如無意外,那是一點危險也沒有。至于送到前線打仗,則又有兩種可能:一個是沒有受傷,一個是受傷。沒有受傷的話,根本不用擔心。受傷的話,則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輕傷,一個是重傷。輕傷的話,根據我們的醫療條件,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地方。重傷的話,則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能治好的,一個是治不好的。能治好的也不必有太大的擔心。治不好的話,則也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不死,一個是死……不死的話,一切都好說,如果你已經死了,那就更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因此,假如是傳統常規的戰爭,按照上面的分析,死的機會不是二分之一,而是最多都不到十六分之一,生還的機會更大。這樣一番說辭下來,就減少了許多人對死亡的恐懼,征兵工作的進展就會順利許多。
在上面這個故事中,美國軍方在征兵時所利用的就是定量思維。所謂定量思維,其實就是在處理問題時,不僅是要做出定性的結論,還要通過各種數學語言和數學工具,使問題得到定量的、精確的表述,通過這種定量分析,是問題得到一個「精確解」,以此最大程度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