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社會上行走,有時候需要為別人辦事,有時候則需要別人為妳辦事。要想讓別人為妳辦事,并不容易,必須得給對方一個說法,一個交代,這也就是名正言順的道理。那麼,具體而言,為人處世,如何讓別人主動為妳辦事?掌握以下這兩條「心計」,就夠了,一起來學習吧。
第一條「心計」:適當地編一點假話,化解別人的畏難心理
說假話當然不好,但如果是無傷大雅,不會傷害別人,又能順利達成辦事目的,甚至是對別人有益,那適當地編一點假話,也是應該具備的「心計」,尤其是在需要別人為妳辦事時。
有一位中學老師,在教學上很有一套,總是能想辦法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
這位老師所帶的班上有一個姓梁的學生,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在小學升國中時曾拿下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可上了國中后,成績卻直線下降,落到了中游靠后。作為班主任,這位老師不甘心一個好苗子就這樣毀了。他找學生的父母了解情況后,才知道,這個學生有尿床的毛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孩子自然為此大感丟臉,精神上的負擔越來越大,以至于影響了學習成績。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該怎樣才能讓這名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恢復學習水平,不至于掉隊呢?
這位老師在文章中是這樣回憶的:
「我想了整整三天,查了不少心理學方面的資料,做好準備后,直接叫來這個孩子談心,先簡單聊了一會別的,然后就毫不諱言地問他:‘聽說妳有尿床的毛病?’這名學生一聽,臉一下子變得通紅,頭垂得很低,羞愧得無地自容。我趕緊把他拉到身邊,握住他的手說:‘不要緊,尿床不是什麼大毛病,老師查過了,即使是在妳這個年紀,尿床的孩子也不少,只是很多人家長不好意思聲張,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說罷了。’
「這名學生聽了,還是一聲不吭。我繼續說:‘老師實話對妳說吧,在妳這個年紀,老師其實也尿過床。’‘真的嗎?’學生一邊問,一邊露出十分吃驚的表情。
「‘是真的,我當時也和妳一樣,經常會尿床,非常的羞愧。’學生聽了我的話,就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知音,一下子打開了心扉,開始和我交流,問我後來是怎麼不尿床的?‘我啊,只是稍微注意了一下,逐漸就不尿床了,這不是什麼大事,很好解決。’學會聽了,高興地問道:‘那我是不是也會這樣’‘肯定!’我對學生說:‘尿床對妳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本來就不是病,隨著成長,到了發育的年齡,自然就會好了,妳不要太擔心,還是抓緊學習,千萬別掉隊了。’
「經過這樣一番溝通,這名學生徹底放下了精神包袱。後來,在我和家長的配合幫助下,他很快擺脫了困境,學習成績大有長進。」
很明顯,在這個例子中,老師是編了謊話的,國中的學生還尿床,絕對不會太多,老師自己也有過這個毛病,更加明顯的是編了謊話。但因為引起了學生同感,化解了學生的畏難情緒,效果反而很好。雖然在這個例子中,老師純粹是為學生好,但從工作的角度講,也相當于是讓孩子為自己辦事。
第二條「心計」:做起來很丟面子的事,要為別人找一個好的理由
速溶咖啡最初在美國問世時,生產廠商本來抱著很大的期望,覺得它一定能暢銷起來,因為它既簡單又方便,非常的省心省力。然而,奇怪的是,推出市場后,卻反響平平,并沒有多少人購買。原來,喝咖啡在美國已經是一種文化,且被人視為是很高雅的事情,而速溶咖啡因為太過簡單,反而讓人覺得喝這東西的話太過丟面子,是沒有品位的事情。
那麼,廠商是如何改變這一狀況的呢?他們其實就是為消費者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在廣告上強調「速溶咖啡,可以為妳節省下大量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節省下來,用在家人的身上,不是更好嗎?」
這種為顧客找理由的做法,讓速溶咖啡一下子打開了市場,銷售量急速攀升。
其實,讓別人主動為妳辦事的道理就是如此,妳得給他一個很好的理由,讓他覺得值,覺得對自己有利,他就很容易會答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