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為了一些小事發脾氣、鬧情緒,有時哭起來沒個完,而家長多半會盲目的哄孩子,哄好了皆大歡喜,哄不好家長的情緒也會被孩子給帶歪,最后連家庭氣氛也給搞消極了。
為什麼孩子這麼愛鬧、愛發脾氣呢?
孩子并不像成年人那麼理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情緒的變化。
而情緒變化時孩子并不能控制情緒,所以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當中,也因此,孩子們渴望得到家長的幫助,讓自己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
孩子對家長哭鬧、發脾氣,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對于孩子而言,家長是最親近的人,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最希望得到家長的幫助,所以孩子才會在家長面前放肆發泄自己、表現自己的不悅。
聰明的家長會說「我知道」,這幾個字看起來簡單,卻擁有無窮的力量,孩子哭鬧、發脾氣過程中,家長一句「我知道」。
可以讓孩子瞬間覺得家長理解自己、包容自己,親子間的情感有所升華,孩子的心理方面就得到了慰藉,情緒自然會有所平復。
安撫孩子之后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問題?
1、引導孩子表達出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造成孩子出現不良情緒的因素可能就在孩子剛剛經歷的事情中,家長可以詢問孩子都干了什麼,引導孩子接近影響情緒的因素,并把它說出來。
接下來家長要做的是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安撫,表達對孩子的理解,這樣可以拉近孩子和自己的距離,讓孩子向自己袒露心聲。
2、幫助孩子解析不良情緒并正確面對
孩子發生情緒波動,是因為遇到問題容易受感性意識的影響,那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用理性意識去理解這件事。
比如說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由于孩子不小心又把玩具弄亂,孩子感到崩潰就哭了起來,這時家長要做的,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暫時穩定下來。
然后告訴孩子:「寶寶收好的玩具又被弄亂了很可惜,但媽媽相信你可以把它收好,來,媽媽幫你一起收。」簡單的語言既表達了對孩子的理解,后續參與其中又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給予的幫助。
3、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發泄不良情緒
孩子無法控制負面情緒,自然需要找地方發泄,但發泄情緒是有講究和原則的,家長在安撫孩子時要明確告訴孩子,只要發泄時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不破壞物品都是可以的。
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發泄,找到適合自己的發泄方式,還能讓孩子保持內心善良,這對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好處。
可以看出,孩子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哭鬧發脾氣,他們有時真很需要家長的幫助,而家長這時,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愛,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