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都說不愿意生孩子了,為什麼呢?生完孩子沒有人帶,不出去工作,還不起房貸,吃不起飯啊!這時候,就會有人說,爺爺奶奶呢?為什麼不來帶孩子?爺爺奶奶帶孩子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張大媽的兒子是一名公務員,兒媳婦小敏是一名中學老師,兩個人都有不錯的工作,在市里買了房子,也生了娃。
兒媳婦月子里并沒有讓婆婆來幫忙帶孩子,自己請的比較專業的月嫂,婆婆只是偶爾來探望。出了月子以后,小敏還在歇產假,也是自己帶孩子。
但是,幾個月以后,兒媳婦兒還是要去上班的,沒有辦法,只能和婆婆商量,讓她過來幫忙帶孩子。
可是, 婆婆人還沒有到,就在電話里和兒子提起了條件。
第一個條件:婆婆去幫忙帶孩子,不和他們住在一起,兒子要給她在附近租一套房子。
第二個條件:孩子周一到周五的白天跟著奶奶,晚上和 周末要爸爸媽媽自己帶。
第三個條件:她只幫忙到孩子上幼兒園,孩子上幼兒園以后,就不負責接送了,自己就回老家去。
第四個條件:婆婆沒有退休金,他們 一個月要給一千塊錢,作為自己的生活開銷。
小張諾諾地和自己的媳婦說了媽媽的幾個條件,小敏一聽,真是感覺一盆冷水澆了個透心涼,婆婆這也太會難為人了吧。
就說第一條吧,在市里租一套房子,這最起碼也要2000塊錢了,自己家明明住得開,婆婆這不是找事嗎?
再有這還沒有開始帶孩子呢,就說管到孩子上幼兒園,就不管了,這是有多麼不喜歡孩子呀!而且,自己的親奶奶帶孩子,還要保姆錢,也不怕別人笑話,那自己還 不如直接找保姆看孩子好了。
兒媳婦兒這邊很生氣,一個條件也不肯答應,婆婆那邊卻也有自己的道理。婆婆說:「我要求兒子給自己一套房子,是因為年輕人和老年人,吃飯吃不到一塊,妳喜歡吃的,兒媳婦不一定喜歡吃。再有,老人喜歡早睡早起,年輕人晚上喜歡熬夜,容易打擾父母,老人早上起得很早,又打擾他們睡懶覺。 自己是一個沒有退休金的人,去了大城市,生活費用一定高,這花錢的地方多,可是自己也沒有收入,兒子給點生活費也是應該的呀!
自己本來身體就不好,白天帶一天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行,晚上和節假日,當然是媽媽自己帶孩子了。等到孫子上幼兒園了,自己也該享受幾年清閑自在的日子了,回家也不算過分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清官難斷家務事。兒媳婦兒想要婆婆幫忙帶孩子,這好像沒有錯,沒有老人的幫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是不好過。可是, 老人把自己的孩子帶大了, 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幫忙帶孫子,這雙方如果不肯妥協,這婆媳之間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確實,婆媳關系很微妙,很多婆婆娶了兒媳婦兒以后,恨不得離她遠遠的。老人不幫忙帶孩子顯得不夠大度,但是,如果是我們自己,也許也會心里不舒服。
婆婆幫忙帶孩子,我們年輕人就可以輕松不少,所以,如果想要婆婆心甘情愿地幫忙帶孩子,我們還是要提前處理好和婆婆之間的關系的。
兒媳婦要做一個尊敬婆婆的晚輩,讓婆婆感受到尊重
不管妳喜歡不喜歡婆婆,婆婆都是妳的長輩。我們在和婆婆相處的時候,要有一個晚輩的姿態,讓她感覺到妳從心里面是尊重她的,這樣婆婆才愿意和妳有交集。
兒媳婦付出一些物質上的饋贈,表示對婆婆的感恩
也許不是所有的婆婆都會要錢,但是,如果我們知道婆婆經濟緊張,我們有條件還是應該接濟一下的,畢竟是自己的老人,贍養他們也是我們的責任。
如果婆婆經濟比較富裕,兒媳婦兒不用給錢,偶爾給她買一點衣服、化妝品之類的禮品,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恩,婆婆帶著孩子辛苦,心里也會比較安慰的。
多和婆婆溝通交流,接納婆婆和自己生活習慣上的不同
閨蜜曾經說,婆婆不幫忙帶孩子,她覺得自己很累,但是,婆婆來了以后,處處感覺不習慣,又會 覺得心很累,真的是 不適合在一起生活。
婆婆和兒媳婦之所以有矛盾,是因為她們是來自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上會有很大的不同,磨合不好就會產生矛盾和誤會。
婆婆和兒媳婦兒需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像我跟我婆婆也是經歷過少些矛盾的,我的經驗是要以心換心,彼此之間應該多溝通交流,然后最好再彼此遷就一下生活習慣,生活就會越來越和睦了。
孩子的爺爺奶奶,是除了父母以外,對孩子最好的人,把孩子交給他們,爸爸媽媽應該是最放心的,所以,如果爺爺奶奶肯幫忙帶孩子,我們就好好珍惜吧!
互動話題:寶媽們,妳家孩子是自己帶還是爺爺奶奶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