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苯并芘是1級致癌物,就藏在2種食物里,盡量少吃
2023/10/03

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底印度人口總數為14.17億、我國人口總數為14.1175億人,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大。據聯合國發布的人口展望預測,2023年印度人口總數或將超越我國,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人口第一大國。

單從人口數量上來看,我國與印度差距不大,但在癌癥發病人數、死亡人數上,我國與印度的差距卻非常大。國際癌癥機構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新發癌癥病例為1929萬,其中我國占比為457萬例(23.7%),而印度的癌癥患病人數僅有我國的1/3(132萬),這是為什麼呢?

一、同是人口大國,為何印度癌癥發病率只有中國的1/3?

一說起印度,大家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又臟又亂吧,經濟發展和醫療生活水平遠不及中國,但為何癌癥發病率卻只有我國的1/3呢?可能與這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飲食習慣。約三分之一的印度人遵循素食的飲食習慣,在我國這種現象幾乎是不存在的。在生活條件變好后,很多國人長期處于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模式下,這種飲食模式會給代謝帶來極大負擔,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身體肥胖,同時還會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

另外,印度人好吃咖喱,而咖喱的成分包括姜黃、八角、茴香、肉桂等。

其中黃咖喱的黃色來源于姜黃,姜黃有一種天然色素姜黃素,研究發現姜黃素可改善氧化應激的全身標志物水平,增強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幫助局部抗炎。印度人患癌率低,或許與之有關。

二是宗教信仰。印度的宗教信仰對群眾影響很深,許多宗教不允許吸煙、飲酒,且在公共場合也不允許吸煙飲酒。這種不煙不酒的生活習慣,與多種癌癥的發生風險降低相關,其中包括有肺癌、肝癌等。

三是人均壽命。據印度一家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出生的印度男性人均預期壽命為69.5歲、女性為72歲;2020年出生的男性預期壽命則下降到了67.5歲、女性為69.8歲。癌癥的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印度很多群眾未達到癌癥高發年齡就去世了,所以癌癥的確診率也比較低。

四是經濟、醫療水平。印度的經濟水平相較于很多國家要差許多,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自然也沒有多余的錢財去醫院看病。據專業人士估計,印度有一半以上的癌癥患者未被發現,很多病例都沒有進行統計,他們的癌癥發病、死亡數值,都是不準確的。

二、為何得癌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2023年9月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J腫瘤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對204個國家和地區的29種癌癥,在14~49歲人群中的發病率、死亡人數、危險因素等進行分析后評估1990~2019年間的發病率、死亡率變化。

結果發現,近30年時間里,全球<50歲的癌癥新發病例增加了79%、死亡人數增加了27.7%,癌癥在逐步年輕化,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

無獨有偶,2023年8月16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2010~2019年間早發性癌癥的總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30~39歲年齡段的早發性癌癥上升率最高。

由以上兩項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的癌癥都在逐漸年輕化。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李治中表示,癌癥逐漸年輕化主要有這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乳腺癌、甲狀腺癌等癌癥的發病率的確有所提高,可能與生活習慣改變、運動量減少、飲食習慣改變以及生育年齡推后相關;

其次,現階段的醫療水平有明顯提升,一些早癌可通過檢查及時發現,這也導致了癌癥的發病率上升,但這些癌癥患者經過治療完全可以實現臨床治愈。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癌癥發病率都在增加,以肝癌為例,隨著乙肝疫苗的普及率增加,我國肝癌的患病人數越來越少了。

三、5種一級致癌物,記得遠離

癌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在日常我們要盡量避開一些會增加癌癥發生風險的致癌物。如世衛組織認定的一類致癌物,即明確會增加身體患癌風險的物質。下面這幾種物質,都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一定要注意避開。

1、苯并芘

苯并芘進入體內后有部分會經由肝肺細胞轉換成對健康有害的致癌物,這些物質會與DNA結合,導致DNA突變,誘發癌癥發生。長期食用苯并芘含量較高的食物,容易誘發肺癌、肝癌、腸胃道癌癥等。日常常吃的高溫油炸食物、炒菜油煙、熏烤食物內,都含有苯并芘。

2、亞硝胺

亞硝胺大量攝入與食道癌、腸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發生有直接關系,攝入量越大癌癥的發生風險也越高,日常常見的熏烤、腌制類食物,都要盡量少吃。這些食物內含有的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后,會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亞硝胺。

3、檳榔

檳榔會給身體帶來全方位的傷害,包括會對口腔黏膜下纖維、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帶來毒性,還會增加食管癌、口腔癌、肝癌的發生幾率。且檳榔具有很強的成癮性,一旦上癮很難戒掉。

4、煙酒

煙酒都是明確的致癌物,吸煙時燃燒的煙霧內有60余種明確致癌物,長期吸入會導致肺癌、鼻咽癌、口腔癌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飲酒則會給肝臟健康帶來較大負擔,顯著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

5、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具有很強的毒性和致癌作用,進入體內會導致肝細胞損傷,與肝癌的發生有直接關系。發霉的谷物、堅果、豆類、花生、玉米以及發霉的筷子、砧板等,都可能含有黃曲霉素,一旦發現要及時丟棄。

癌癥的發生并非一蹴而就,與多種因素之間有關系。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想要預防癌癥一定要從細節上進行改變,并長期堅持下去。


參考資料:[1]《隱藏在身邊的5種超級致癌物,看看你有沒有常吃!》.科普中國.2023-07-13[2]《癌癥逐漸年輕化!浙大、哈佛學者研究,50歲以下人群癌癥發病率激增79%》.醫諾維.2023-09-06[3]《檳榔這種「[毒·品]」,到底害了多少人?》.騰訊醫典.2021-10-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