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聽家長們說過「某某某年級第1名,你能不能給我爭點氣?」或者「你要再這樣我就給你扔外面去,以后家門也你不用進了!」之類的話。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已經不經常用打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了,但家長們動手的本事仿佛化作了一股無形的力量,夾雜在了語言當中,殊不知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語言暴力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1、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我們知道孩子的性格形成與家長的引導和生活環境有關,如果家庭氛圍比較和睦,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很溫順、樂觀。
但如果家庭氛圍很差,家長們經常對孩子進行訓斥且語言過于粗暴,孩子的性格形成就會因為家長的語言攻擊而發生變化,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
曾經有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在6歲以前,家長們對孩子的態度可能會對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表示排斥、反感,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比較負面和消極,心理方面會更加自卑、內向。
2、讓孩子無法認清自己
家長們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當孩子做一件事沒有達到家長預期,家長們就會用「你是豬嗎?長這麼大這點事兒都做不好!」這樣的話來訓斥孩子。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認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們經常給孩子灌輸「你很笨」、「你很傻」這樣的信息,就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質疑,甚至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真的是又笨又傻的人。
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不自信,包括學習、生活、交際等方面,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逐漸成為家長口中的那種又笨又傻的人。
3、影響孩子的智商
通過對不同教育模式下的孩子進行對比后發現,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在智力水平方面的平均值沒有超過100,而不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智力水平平均值竟然超過了100。
可見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是有一定影響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引導,是應該講究方式的。
如果語言過于粗暴,那麼孩子就會在擔驚受怕的狀態下接受家長的引導,內心自然會比較排斥和抗拒,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會下降。
但如果家長們平時引導孩子時,語氣非常平和,孩子的內心就更容易接受家長用這樣的方式對自己傳遞知識或進行引導,接受度變高了,孩子的智力方面就會發育得更好。
4、促使孩子走上犯罪或自我毀滅的道路
相信大家從新聞上都看到過一些有關家長和孩子拌嘴,孩子忍受不了家長無語相向揮刀捅死家長或傷心絕望跳樓、服毒自盡的資訊,這其實就是因家長們的語言暴力所造成的。
家長不懂得如何跟孩子進行溝通,就會用語言暴力去攻擊或傷害孩子,如此家庭環境,孩子的心理就會發生扭曲,最終走向犯罪甚至是自我毀滅。
可見家長們簡單粗暴的語言,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家長對孩子「口下留情」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