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送禮,老領導總結了5條「經驗之談」,每一條,都值得你用心揣摩,你不可不知,行走社會必備!
1.送禮時,要參考對方送給你的禮
所謂「禮尚往來」,送禮往往是相互的,如果你不知道給別人送什麼或者怎麼送,那就可以參考別人送給你禮,當然,也可以參考其他人給你送的禮以及送禮時的表現。
老領導在談到這條送禮經驗時分析說,人們所送的禮物,往往會透露出他的性情與愛好,比如,他送你好酒好茶,其實也表示他對茶酒文化有所偏好。所以,在送他禮時,以同類禮品相送,那就基本不會出什麼問題。
2.給領導送禮不在價格高低,給部下送禮則要是厚禮
社會上比較流行的觀念,是給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送重禮,給不如自己的人則敷衍一些,送輕禮。
不過,老領導認為,這一套并非送禮的正確模式,因為比你地位高的,比如你的領導,你送價格再貴的物品,幾乎都是錦上添花,領導都不一定放在心上,他更看重的是禮品的價值和你的心意,而比你地位低的人,比如你的部下,送厚禮則能俘獲人心,讓其對你感念不已,對你的回報往往也越高,這相當于是「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區別,下文我們還有具體闡述。
3.給對方送禮,不如給他的家人送禮
有時,你給對方送禮時,處于種種不便,人家可能不會收,但如果你把禮送給他的家人,形成既定事實,對方往往也就笑納了,而且,也同樣會領情,該為你辦的事照樣會辦。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E·T》上映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時。當時,有位先生在有求于某人時,就花高價買了一只「E·T」模型送給對方了孩子,結果孩子們興奮異常,家里人都對他很歡迎,事情也很順利地辦成了。
像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所謂「愛屋及烏」「借花獻佛」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給對方的家人送禮還會多一層感情含義在里面,不像你直接向他本人送禮,都是比較正式的,帶有較明顯的目的,被拒絕就是很可能的事情。
4.送禮的理由一定要正當、充分
現代社會,人們變得越來越現實,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人情薄如紙」似乎已經成了很殘酷的現實。所以,當你給別人送禮時,對方就很有可能產生疑心,懷疑你「無事獻殷勤」,或者認為自己「無功不受祿」,如果你的理由不夠正當、充分的話,對方往往就是不敢也不愿意收的。而只有送禮的理由正當、充分,對方才能解除心理負擔、卸下心理防御,坦然接受你的禮物。
5.送禮要看準時機,最好是有「雪中送炭」的效果
國內有位知名的油畫畫家,據他的回憶,在還沒有出名前,他有過一段非常落魄的生活經歷,那一時期,他經常餓肚子,還因為交不起房租被房東惡意辱罵。最艱難的時候,他厚著臉皮將一副自己都不太滿意的作品拿到畫商那里`,想多少賣點錢。畫商自然看出了這幅作品沒什麼水平,但還是付錢買了下來,正是這筆錢解了畫家的燃眉之急,讓他最終熬出了頭。
畫商付的錢是不是很多呢?并不是,但因為是雪中送炭,所以讓畫家十分之感恩,在成名后,他的畫作一直是交由這個畫商負責的,這就是他對畫商的回報。事實上,人們對禮物的標準,往往因為自己的狀況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而在對方落魄時「雪中送炭」,就遠比在人家得意時「錦上添花」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