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路邊看見一個孩子向媽媽要一個玩偶,媽媽沒有滿足,孩子竟然對著媽媽大打出手。抬腿一腳,舉手一個巴掌。直讓我們這些外人看著氣憤不已。一個大爺忍不住上前推開孩子,對著媽媽說:「你這媽媽怎麼當的,孩子這樣你怎麼不打他不好好管管,這長大別說孝順你,不打死你都偷著樂。」好多人也都停下腳步,指責這孩子不孝。
但我還是覺得老人說得對,子不教父之過。這孩子之所以會這樣,說到底是和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有關。
而我們作為路人也不能只看別人的笑話,回頭來對照我們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幾個方面帶娃問題,如果有請立即糾正,否則,開篇這位可憐的媽媽可能就是你的明天。
第一個方面: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多有體現。比如喜歡搶別人的東西吃;比如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又比如不懂得和他人分享,只顧著自己的感受。
或許這些都是你自認為的孩子的天性,事實上,這是孩子的占有欲,作為家長一定要關注起來,否則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就會養成獨享、獨占的意識。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心里不會想著別人,只會自私的照顧自己的感受。
第二個方面:缺乏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想他人的感受,這樣的人能懂得別人的苦,才能體恤父母的辛苦。當我們發現孩子不顧及媽媽身體不適,各種要求媽媽時就要注意了。另外,孩子會不會因為你的出身而嫌棄你等等,這些都可能會造成我們思維的局限,都可能是在培養一個不知道感恩的孩子。
第三個方面:喜歡推卸責任
如果孩子犯了錯,卻要習慣性的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我們就要小心了。當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高爾基小的時候就在姑媽家打碎過一個花瓶,在姑媽詢問起來的時候他也將責任推卸給了小花貓,姑媽自然是知道的,不過她給了高爾基機會并沒有立即點出來。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讓高爾基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作為國人,我們依舊保持著相對傳統的理念,所謂養兒防老不過如此,也正因為這個道理,我們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樹立起他正確的觀念,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