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上小學后,媽媽最怕的事,就是孩子在學校里被 人欺負。畢竟,誰家的娃誰心疼,娃小時候媽媽幾乎都寸步不離,長大上小學了,媽媽實在沒法陪伴在身邊了,當然會擔心 娃在學校里受氣了。
再者,小孩子表達能力有限,遇事后情緒容易低落,膽量不足,個別小孩子被人欺負了,會選擇 故意瞞著爸媽和老師,害怕長輩知道了自己也受批評。
但好在,有一些小朋友不一樣,他們在小學里被人欺負了,還知道找媽媽求助。此時此刻,面對這樣的事情,媽媽的態度就顯得十分關鍵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和人生。
01
「媽媽,我同學搶我錢」,孩子向你求助,千萬別這麼回答
小區里的小米上小學了,她媽媽怕娃有事,兜里沒錢,就每天都給小米的書包里,塞上五塊錢。大概是小米「露富」了,書包里的錢積攢的有點多,就招來了一個「壞孩子」的關注。
「壞孩子」小撞發現小米有錢,就總溜須小米,但沒什麼效果。有一天,小撞借口橡皮擦丟了,想買新的橡皮擦,小撞管小米借錢,結果卻沒借來。這讓 小撞很生氣,他當即決定放學之前,要截住小米。
趕巧,小米的媽媽路上堵車,當天沒準時來接小米。于是,小撞逮住了機會,就找小米惡狠狠地要錢,他還威脅小米說:「你再不給我錢, 我就讓你見不到媽媽。」
此時學校的學生都走了,操場上空無一人,小米有些著急了,立馬就掏出了五塊錢,哭著告訴小撞說:「我想早點回家,你別找我麻煩了。」
說完這話,小米看見老師走了過來,老師見小米哭了,就主動問小米:「發生了什麼事?」小米看著小撞一溜煙早跑沒影了,竟然沒敢告訴老師。
沒過一會,小米媽媽來接她回家了,老師把小米哭的事如實跟小米媽媽說了。母女倆一溝通,小米在車上就跟媽媽說了自己 被人欺負、搶錢的事情。
然而,小米沒想到,媽媽卻笑呵呵地講:「 不就是幾塊錢嗎?就當給他買吃的了,算了,咱大人大量不跟他一般見識,畢竟是同班同學。」小米聽完后,感覺特別生氣。後來再遇到這種事,小米再也沒告訴媽媽,她覺得跟媽媽說沒用,媽媽胳膊肘朝外拐。
小米在小學期間的零花錢,就這樣 被 小撞 隔三差五就搶一回,小米總是提心吊膽地上學校,晚上還總做噩夢。
從那以后,小米膽子很小,總一個人哭鼻子,她覺得有人一直在暗中嘲笑自己,性格也變得特別自卑了。
可見,媽媽的錯誤引導方式,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02
面對孩子的求助,「寬容」處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有的媽媽很大度,十分寬容,個人修養高。這類媽媽希望,孩子在學校里有個好人緣,能跟同學融洽相處。這些媽媽甚至覺得,吃虧是福,小孩子在小學里偶爾受點小委屈很正常,不必太慣著孩子,不然孩子也容易玻璃心。
不得不說,媽媽們的想法都挺好,思維挺正確。但是,一旦是放在孩子被人欺負,尋求家長幫助這個大環境下,家長的這種寬容態度就有大問題了。
用寬容待人的思維,處理孩子被欺負的事,容易把孩子養成忍受他人欺負的壞習慣,孩子可能會 膽小懦弱,自卑痛苦。這對孩子的傷害實在太大了,非常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生。
03
一旦孩子被欺負,媽媽該怎麼幫孩子呢?
1.先站在孩子這一邊,安撫孩子情緒
安撫孩子的情緒是關鍵,有的孩子在被同學欺負后,總愛哭鼻子,感覺世界是灰暗的,不敢一個人單獨呆著。孩子的這些反應,都屬于應激反應,內心創傷通過媽媽的安撫后,能夠一點點愈合。
不然,孩子被人欺負后,媽媽不站在自己這邊說話,也不安慰自己,孩子有了創傷記憶,內心會很痛苦。
建議媽媽的做法:先告訴孩子這是他的錯,媽媽永遠愛他,媽媽會一直站在孩子身邊支持孩子,陪伴孩子度過難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被人欺負的事,替孩子討回公道,讓孩子滿意開心,這樣做比找老師管用。
2.培養孩子的反霸凌意識
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進入集體生活之前,媽媽就該盡早培養孩子的反霸凌意識,這是重中之重。當然,媽媽作為長輩,自己也該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導子女,呵護孩子成長。
其實,在很多小學里,老師們就很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引導,學校的圖書角都會放上這類繪 本故事書,教育孩子反霸凌。
比如《我不喜歡被欺負》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小孩子遇到 財物霸凌的故事。媽媽給女兒準備了非常美味的便當,結果一個叫貝拉的 女同學卻搶走了這份飯盒,還拿走了女孩最心愛的玩偶。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要勇敢正面地解決了這件事,保護好自己。
這樣的真實案例,代入感很強,孩子看完故事就能明白,萬一在小學里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該怎麼解決。即便是反應很慢的孩子,也能在遇到被欺負后,突然想起故事書里的一幕,立馬給對方告老師、告家長,自己積極處理事情,不哭不鬧,不自卑懦弱,做個堅強勇敢有膽量的小孩子。
家長有時間,可以挑戰合適的反霸凌繪本,讓孩子就樹立反霸凌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