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落魄的時候,做人,切不可落井下石,小心遭報應!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順順利利,無論是誰,難免都有落魄的時候。人在落魄時,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助,至少是理解,而最忌諱的就是別人對他落井下石。所以,如果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那就不要選擇落井下石了,否則,一旦到妳落魄之時,難免就會遭報應——被別人落井下石。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落井下石的人,但為了妳的人際關系考慮,為了妳的將來考慮,在別人的落魄的時候,無論其他人怎樣的落井下石,妳最好都不要去參與,即使不能幫助別人,最好也予以體諒和理解,這才是正確的做人之道。
靜怡女士在一家歷史悠久的知名雜志社工作,負責的是攝影,因為她曾在美國留學過幾年,所以,在行事風格上明顯的比較洋派,與雜志社里的那些保守人士在一起工作,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偏偏靜怡的性格比較散漫,對工作不是太上心,對人際關系不太重視,種種原因加起來,讓她在工作上犯了不少的錯誤,連總編都有些看不慣他,只因她是雜志社老總朋友的女兒,因此,就選擇裝糊涂,對靜怡的做法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主動處理。
一次,因為拍攝的照片出了問題,靜怡和一位同事產生了矛盾,吵了起來,其他同事也紛紛參與進來。靜怡一張嘴難敵眾人之口,盡管這次出問題,主要是因為那位同事,但她無力辯解,也只好掩面而逃。而就在這時,主編看其他同事都攻擊靜怡,于是也選擇落井下石,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靜怡訓斥了一頓,靜怡受不了這個冤枉,一氣之下選擇了辭職。
不過,這件事并沒有就此結束,因為靜怡的反饋,導致雜志社老總雖然因為眾怒難犯,沒有處理這件事,但卻對主編產生了比較差的影響,後來在主編犯了一次錯誤后,也遭遇到了其他同事的落井下石,而老總則借機狠狠地教訓了他一番。
可見,對落魄之人落井下石,是很容易遭報應的。不過。要想不落井下石也不容易,因為它是一個人性的弱點,是很難克服的。具體而言,就是說人都有求生存、謀發展的需求,而為了滿足這種需求,除了靠自己付出努力,還需要靠他人的幫助,借助眾人的力量,所以,人總是偏向于向力量強大的一方靠攏、向得勢的一方靠攏、向眾人靠攏,而不是把重心放在落魄之人身上。如此,既然有人選擇落井下石,那自己也就很容易做出同樣的選擇。畢竟,落魄之人在很多人眼里是沒有什麼價值的,為了與其劃清界限,或者為了向得勢之人表態、討好,就會選擇落井下石,即便他本身沒有這樣的意愿。
當然,除了是一個人性的弱點外,落井下石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這個落魄之人,在落魄之前得罪人太多,和別人的關系太差,或者鋒芒太露,讓別人早早的就記恨上了他。
要想不落井下石不容易,但妳必須盡量地做到這一點,在自己落魄之時,對別人的落井下石要盡量忍耐,而在別人落魄之時,除非是積怨很深,否則,還是要好好的克制自己,盡量不要落井下石,不必加入到「棒打落水狗」的行列。畢竟,落魄之人只要有一口氣在,總有翻身的機會,而現在妳對他愛答不理,將來他就會讓妳高攀不起;現在妳對他落井下石,將來他就會對妳以牙還牙甚至是加倍奉還,妳難免會遭報應。
那麼,對落魄之人不落井下石的話,又應該怎麼做呢?一般來說,如果妳有能力,又有勇氣,那麼不妨拉他一把、幫他一下,就當作一種人情投資,或者是大發善心。當然,妳也可以選擇袖手旁觀,這則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比起落井下石,也是好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