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原愛前段時間宣布了退役的消息。
作為日本桌球名將,福原愛在中國的國民好感度算得上是極高的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這個曾經滿嘴東北話、現在一口台灣腔的日本姑娘,就像鄰家小妹那樣親切可愛。
圓乎乎的臉蛋,愛哭愛笑的性格,萌得就算是堅冰也要被融化了。
因為愛醬突然宣布退役,最近很多人又開始回顧日本電視臺去年播出的一部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我特別佩服的一點是,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從福原愛4歲起就開始跟拍她,並堅持記錄了她25年的成長經歷,所以,豆瓣評分高達9.0分一點也不意外。
這部一共用了3000盤錄影帶素材的紀錄片,既還原出了一個天才少女的長成記,也還原出一個懂得愛和堅持的媽媽。
3歲9個月時,小福原愛站到了桌球桌前,媽媽福原千代就是她的啟蒙教練。
那個時候,她的個子沒比球桌高多少。
原本,媽媽是想培養哥哥成為職業運動員的,結果卻意外地發現了小福原愛展現出來的天分,于是,專業桌球運動員出身的媽媽開始全身心地培養她。
看了紀錄片,有些朋友覺得,媽媽有點狠,教那麼小的孩子吃那麼多苦、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
可是,當我看到一個走得越來越遠,同時還樂觀堅韌,充滿活力和自信的成年福原愛站在那裡時,我只覺得,她真的有一個超級棒的媽媽。
福原愛的確有天賦,但真正成就她的,是她的堅韌和遠超常人的努力,而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是來自媽媽愛的教育——既不過分嚴厲也從不溺愛,充滿了直面困難的力量和決心。
她的愛,溫和、耐心、堅定、包容、充滿力量……當然,還有智慧。
媽媽福原千代沒有被功利心所綁架,更沒有為了某個既定的目標急功近利,只是因為看到了孩子的優勢和天賦,就盡自己最大地努力去讓金子發光。
已經65歲的媽媽在回憶當年時也說,「一點兒也沒去想以後會怎麼樣,就是每天興致勃勃地和孩子一起練。」
那個時候,小福原愛每天的訓練量是1000個球,但就算練到哭,她也不會說放棄。
就這樣一直堅持練著練著,福原愛在12歲時加入了日本國家隊,是年齡最小的國家隊員,被看作是桌球界的天才少女。
後來,她還創造過很多歷史記錄,帶領日本桌球隊拿過奧運會團體亞軍和季軍,還拿過無數巡迴賽單打和雙打的冠軍。
福原愛的媽媽也很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緒。